三国时期,曹魏强大,蜀汉弱小。
从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的人,如凤毛麟角。
王平就是其中的一位,并且到了蜀汉后大显身手。
王平从曹魏阵营转投刘备麾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
(一)待遇与发展
曹老板那里人才众多,王平的职位仅为代理校尉,官职低微,才能无法充分施展,天花板难以突破。
归顺刘备后,王平立即被任命为牙门将和裨将军,直接提了好几级。
诸葛亮也非常信任和喜欢他。
此后,王平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逐渐成为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。
例如:街亭之战谏阻马谡及收拢败兵;多次随孔明北伐,能攻善守;兴势之战,三万对敌十万,把敌人打回老家;魏延“叛乱”后,火速协助平定。
展开剩余72%(二)老家与归属
王平是巴西宕渠人(四川渠县),益州才是他的老家,吃辣子才是他的心头好。
当初投靠曹操,也是为了混一口饭吃,但内心始终渴望回老家工作。
汉中之战,刘备成功击退曹军,王平看到了回归家乡的机会,这种归属感让他更愿意选择刘皇叔,而非继续远离故土。
(三)对刘备的认可
刘备以仁德著称,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非常令人钦佩。
汉中之战中,劣势的刘备陆续击退王平所部及其他曹军部队。
王平目睹了刘备的实力壮大和战术的脱胎换骨,认定刘备那里的前景更加光明。
(四)演义与史实的区别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王平投降刘备的情节经过了罗贯中的艺术加工。
徐晃对王平的合理建议置若罔闻(学韩信背水列阵,大败),战败后甚至想将罪责推给他(怪王平不救),还准备杀了老王(众人求情后,免死)。
如果确实是演义的情节,王平不立即跳槽,肯定以后要被顶头上司经常穿小鞋,生不如死。
那种痛苦,没有经历过的人,没有发言权。
所以,长痛不如短痛。
总结
王平选择投降刘备,不仅改变了他的个人命运,也对蜀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局势推动一个人的决定,一个人的决定也会影响局势。
这就是命运的玄幻。
作者简介
坂上流云,江苏宜兴人,资深日语翻译,文化博主。
已出版:《三国的碎玉》、《打通学日语的任督二脉》、《流云诗词集》
正出版:《三国的碎珠》、《流云俳句集》、《流云文萃集》
公号:竹影灯文化(ZYMD1980)。
发布于:江苏省国内知名股票配资公司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